#AI Mode

AI Mode 让我把 Google App 放在了首屏 有了大模型,事实上我们还是会使用搜索。Google 的 AI Mode 确实是对搜索很好的补充,幻觉也少,精确谨慎,还是很受用的。 自从 Google App 里在登录态里出现了 AI Mode 之后,我就把这个 App 放在了首页,使用频率还不错。 不过 AI Mode 出现过的场景很怪。 比如 iPhone 上的 Google App 在登录态可以使用 AI 模式,移动版 Safari 在登录态也可以使用 AI 模式。Mac 上的 Dia 只能在非登录态使用 AI 模式。其他浏览器,不管你是否登录 Google 账户,都没有 AI 模式。非常迷。 不知道这么随机,Google 在搞啥呢。这服务目前是免费的,能用上就用着吧。 一周飞一样过去了,现在我们开始双线研发,进展还可以。在不久的将来第一个墨问知识库和 Web 端笔记管理应该就能发布了,敬请期待。 这周依然写了很多东西,但写作和做产品不一样,做产品我大概率知道最近能呈现出来的形态是什么,但写作?我上一周都不知道这周会生产点什么东西出来,但每次打开墨问都能写出一大堆东西,颇为奇怪。 我想这可能是一种“场”在起作用,如果我就此退休,断然不会生产这么多东西,但每天节奏感和使命感双重加持——设计产品、测试、验收,创作,批阅墨问,和用户沟通交流,登山摄影,一周又过去了。又前进了一点点。就这么回事。 我喜欢退休旅居的生活吗?长期看,自身行动已经给出了答案:还是创造点好东西,世界已经这么拥挤了,也不在乎多我这点东西,也许有用呢? 2025年10月24日
阑夕
8个月前
Googl开始试探AI Mode——搜索结果完全没有10个蓝色超链接了,取而代之的是在对话里聚合答案——不算意外,意外的是目前Google是在把AI Mode当作增值功能专供给One AI Premium用户使用,这是一个20美金/月的订阅包。 我会条件反射的想到Neeva,2019年上线,2023年关闭,产品卖点是赌用户会为没有广告的搜索服务掏钱,预期值是6美金/月。 Neeva的创始人2003年入职Google,负责开发了核心广告产品Adwords,离职前已经升到了SVP,在Google声誉由盛转衰的节点出来做了订阅式搜索Neeva,赌的就是大家对于Google及其商业化的厌恶,会给主打质加比的平替服务提供机会。 Neeva也想剜掉一次输入换取10个蓝色超链接的体验,在前AI时代就尝试了很多信息重组的方法,甚至会堆人力去编辑热门关键词的反馈页面,但流量一直没有迎来波峰,最后是以融资估值的对价卖掉了。 创始人写了文章解释这次创业的种种痛苦,说很多人会以为花钱才能搜索的商业模式是失败原因,其实不然,说服用户为更好的体验付费一点都不难,转化率非常健康,问题主要出在没办法说服用户切换新的搜索引擎。 换句话说,Neeva不担心用户留存,但解决不了用户增长,俞军的著名公式——产品价值=(新体验-旧体验)-迁移成本——含金量还在发光,即便是从大厂出来、且深知大厂缺陷的人,也会低估用户对于熟悉环境的依赖性。 现在Google自己要来摘桃子了,我不怀疑AI Mode的测试数据只要够好,未来一定也能找到和广告融合的方法,并被推向大众市场,但就眼前的情况而言,Google是在亲自做一件所有号称Google杀手都想做的事情: 用户交一点钱,换取一个无广告、更简洁的搜索服务。 就很黑色幽默。